教书二十载:一个逃离讲台者的自白

06-09 8阅读

IMG_016.jpeg

关于职业选择,我有一番曲折的经历。

高考前,父母就极力主张我当老师,认为这份工作既轻松又有地位。于是,填报志愿时,我选择的专业几乎都是师范类。

2006年毕业时,教师工作机会颇多。当时苏北某教育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近200名教师,我以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录用,分配到当地县中,成为一名有编制的高中教师兼班主任。

然而,现实远非父母想象的“轻松”。我每天早上五点五十必须到教室,开灯迎接学生。其他时间则被听课、上课、写教案、改作业、找学生谈心填满。午休只能在办公室趴着睡半小时。工作持续到晚上十点多,确认所有学生离开教学区才能休息。工作模式是两周休一次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

工资如何呢?2006年,打卡工资仅800元一月。学校为增加教师收入,通过允许学生借读、收取补课费等途径发放补贴,这样满打满算,月收入约1500元。学校不提供免费食宿,扣除吃饭和租房开销,每月能结余七八百元。当时当地房价约1300元一平方——嗯,购房压力与现今相差无几。

日复一日的疲惫累积,终于,2012年,我对教师职业彻底厌倦,选择了辞职。然而,离开体制步入社会才发现,多年象牙塔内与讲台的生活,让我除了教书几乎一无所长。无奈之下,失去了编制的我,只能重新寻找新的学校应聘。

在新学校(一所私立学校),我的工资加补贴涨到了一万多。但与此同时,当地房价已接近2万元/平方。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,生活压力却依然沉重。唯一欣慰的是,新单位的公积金缴纳额度很高,一年就抵得上原单位六年的总和。

2025年,我所任职的这所私立学校将转为公立。像我这样年龄“超标”的老师无法直接入编。教育局安排学校与我们签订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,承诺待遇与公办教师看齐。但我很清楚,合同期满后,我们大概率会被迫离职。浏览教师招聘网站,凭我的工作经验和成果,找到新岗位并不难,工资水平也能继续提升。

然而,我心已倦。我不想离开妻子和女儿,更重要的是,我实在不愿再当老师了。在合同剩余的几年里,我决心尝试新的职业规划,争取彻底脱离教师行业。哪怕出去卖烤红薯,只要能养活家人,我都愿意尝试。

这份职业倦怠的根源很深:

工作强度巨大: 尤其是班主任,时间耗费惊人。常有人说教师有寒暑假,却少有人提及班主任日均工作16小时以上,年工作总量远超一般工作20多个月。有人反驳“打工人也要长时间加班”,但我辛苦求学至本科,难道只是为了做和普通工人一样的工作量吗?两者性质不同,我可以做工人的活,工人却未必能胜任教书育人。至于寒暑假?实际并非真正休息。没有老师喜欢补课,但学校组织的补课无法不参加,此外还有各种培训、考核充斥假期,疲惫不堪。

精神压力山大: 教师需要向社会、学校、政府、学生和家长五方负责。稍有差池,就可能面临来自多方的指责与压力。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:对于想学的,要提供一切支持助其安心学习;对于厌学的,要绞尽脑汁激发动力,引导其进步。提倡“不以成绩论英雄”,但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却依然是学生成绩,这很矛盾。更棘手的是,如今学生心理普遍脆弱,抗压能力差。一旦学生出问题(如心理问题),教师必须放下所有工作和生活去关怀处理。若学生真出状况,无论对错缘由,板子几乎必然打在教师身上,社会很少给予同情和支持。

待遇相对较低: 在我现在的学校(还未转公立前),我和妻子的年收入合计约四十至五十万。但转公后,待遇向公办教师看齐。据我了解,浙江的公办中级职称教师,打卡工资仅三四千左右,班主任补贴每月仅200元,加上其他各项补贴,全年总包不到15万。这个水平,在社会上已属于中下。我的一位同事,月打卡工资约3700元,房贷每月5000多元,使用公积金抵扣后,每月可支配生活费不足2000元。工作稳定性固然高,但这正是我要利用这5年合同期,为转行铺路的关键原因。

社会地位下滑: 过去的教师,虽清贫辛苦,但尚有“师道尊严”带来的成就感。如今的教师(包括班主任),在很多人眼中已沦为服务行业的一员,动辄得咎,被上纲上线。这或许部分原因在于,很多对教师有怨气的家长,自身文化水平不高,当年在学校可能就是被老师“逼迫学习”的那批学生,对老师怀有旧怨。无论如何,老师的地位已远非当年。

写下这篇自白,我清楚会招致某些厌恶老师的人的谩骂。所以,此文将关闭评论功能。这是我的真实职业心路,一份关于选择与逃离的沉重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