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诉孩子:看书有时候只是为了愉悦自己
女儿不算沉迷平板,玩游戏顶多新鲜两三天就搁下了。可我们实在没时间陪她,她抱着平板不过是解闷。真正让我揪心的是眼睛 —— 总盯着屏幕哪行?我早想让她离平板远点。
她也爱看电视,家里装的极米投影仪本是折中选择,控制好看的时长,对眼睛影响不算大。但麻烦的是,极米集成的平台内容是鱼龙混杂,稍不留意,她就点开了明显是成人看的动漫,这事让我郁闷了好一阵。如何开了儿童模式,内容就幼稚得没法看,女儿三四岁还能看,但是你让一个10岁的孩子再看《海底小纵队》或者《汪汪队立大功》?女儿会宁愿趴在地上和家里的小猫咪打架,也不会看一眼。
这个暑假,为了让孩子彻底远离电视和平板,我特意给她买了台彩色墨水屏的文石 T10C Pro。选这款电纸书有三个原因:系统开放能装各种应用,墨水屏对眼睛友好得多,彩色显示也更能吸引孩子。我把自己常用的掌阅、微信读书等阅读软件给她安装上去,还特意装了她爱看的腾讯漫画、哔哩哔哩漫画。
可和她一起筛选漫画时,新的头疼事又来了。
女儿十岁,马上上五年级,可平台上的漫画要么低幼到离谱,要么就是成人向。现在她看的每本漫画,我几乎都要逐页把关,绝不能让她接触超出年龄的内容。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漫画太少,而且阅读费用还不低。没法子,我只好去淘宝搜漫画电子书,想着说不定能找到些她能看又喜欢的。
之后我又在抖音、必应上搜,甚至用 AI 推荐,结果发现了件挺奇怪的事:所有推荐几乎都绕不开 “教育意义”“增长见识”“学习中华文化” 这些词,仿佛孩子看了这些漫画,就能提升修养、增长知识、健全人格似的。
比如推荐《冰雪奇缘》,说能让女孩学会表达情感、处理冲突,培养创造力;推荐《小飞侠》,说能让孩子明白亲情、友情、爱情的意义;推荐《大中华寻宝系列》,说能把地理风貌、历史遗迹这些知识融进剧情,带孩子认识祖国山河。这些书确实是好书,但我和孩子就是不喜欢 —— 看书为啥非得带着这么强的功利心?难道看了这些书,孩子就一定能变得更好?且不说作者自身的知识和人格水平如何,要是几本书就能决定孩子的成长,那法律、教育还有啥用?
我特认同赵本山说的那段话:“春晚小品,它的最大的主题是快乐,乐是我们最大的主题,你那个作品教育不了人,就是我们三百六十五天了都在这个教育的过程当中走过,就这一晚上了,你还教育他有用吗,就让他快乐起来,快乐就是主题,没有别的!”看书确实有学习的功能,但对孩子来说,“愉悦自己” 同样重要。繁重的学习之余,能看几本轻松的书,本身就是种享受。要是连看课外书都成了 “任务式学习”,反而会让孩子抵触阅读,这可太不利于培养阅读习惯了。
这个暑假,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已经够多了,要求必看的书籍单也列了一大串,那些是必须要看的,功利性的看的,为了教育意义而看的,但我也想让她知道:看书有时候就是件单纯的、让人快乐的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